建党百年

原创朗诵——《木棉花开》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为了表示自己铁下心肠干革命的决心,她将原名燮君改为铁军。陈铁军,钢铁的铁,军队的军。她出身于广东佛山一个殷实的华侨家庭,周文雍,毕业于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他们本可以选择比常人更安逸的生活。 但面对死亡,年轻的他们从容不迫。这对年仅20多岁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条艰难的革命道路之中,他们相信,只有革命,只有共产党才能够真正拯救中国!他们相信,将来木棉花开遍全国的时候必将迎来胜利!他们说:为了革命,我们死而无憾!他们在刑场上举行了婚礼,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新婚的礼炮! 木棉花开红似火,不怕血雨与腥风! 烈士们的鲜血如同盛开的木棉花一般,成燎原之势点亮了整个中国革命的前途。 青年的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更多青年像陈铁军一般,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南粤青年既有仰望星空的家国情怀,又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以锐意进取之态,把祖国、把家园,全力建设成为最美好的模样! 朗诵:帅栩洁、汤泽强、金阳、童子仪

石湾番村搭建“村企就业交流”平台,大喇叭播放用工信息

3月30日,番村“红色讲师团”系列活动在佛山世纪车城宝兴4S店进行,本次活动根据“红色讲师团”牵头开展三级党建网格联系群众所收集到的辖区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需求,以“村企共建 共促就业”为主题,“红色讲师团”讲师、番村村党委副书记黎仲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爱岗敬业”、“做好自己也是爱国”等话题,向4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宣讲,提醒大家一定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爱岗敬业,诚信待人,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学党史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又是一年清明至,为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情,在清明节来临之际,石湾各村居用多种形式祭奠缅怀革命先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

全市第一个区级党校在石湾揭牌,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教育新

3月18日,全市第一个区级党校——禅城区委党校正式揭牌运作。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的历程、领略“红色禅城”……全区4万多名党员,4000多名干部将在这里接受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禅城也将依托这一“家门口”的红色教育阵地,造就一批忠诚于党的事业、符合禅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村(社区)党员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为禅城建设精品城区、精品产业、首善之区,打造更具含金量的“强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区青年红色志愿宣讲队成立,将深入社区传承红色血脉基因

3月20日,“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志愿精神”禅城区青年红色志愿宣讲行动启动仪式暨新青年文化公益市集在石湾公园正门广场举行。未来,志愿宣讲队伍将承担起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影响和带动更多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

烈士陈铁军

建党百年,铭记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更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佛山禅城:走进铁军公园

为纪念陈铁军烈士,铁军公园于1991年7月1日奠基,同年10月1日建成,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西路15号。公园总面积13000平方米。铁军公园设计新颖,环境优美但又不失庄严。公园正门,是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铁军广场,陈铁军烈士的全身塑像高高耸立在广场中央,供人瞻仰。铁军公园已成为褒扬革命烈士,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

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先生的家国情怀

司徒美堂(1868年4月3日—1955年5月8日),原名司徒羡意,字基赞,广东开平人。旅美侨领,1885年加入了洪门致公堂。 1882年3月赴美谋生,1885年加入“洪门致公堂”。1904年,孙中山赴美活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后,司徒美堂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国内的革命。为支持抗日,司徒美堂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为我国的抗战事业筹集了大量资金,贡献巨大。1948年,司徒美堂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1955年,司徒美堂病逝于北京。

红色西樵 传承有我

佛科院青年学子登上西樵山,追寻先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倍加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成为红色文化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以西樵山为起点,走进红色景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学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