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他们说!

他说:“我是党员,我先上!”她说:“不要问我年龄,我觉得自己还有能力。”他说:“不是要我去,而是我要去。”她说:“我是社区的书记,守土有责。”他说:“越是遭遇艰难险阻,我们越要众志成城。”她说:“我就是一道防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2020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99周岁的生日,点击阅读H5产品,一起来听他们说。

市国资委党工委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1月11日,市国资委党工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国资委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分别结合分管工作作交流发言,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专题学习研讨。

“聚沥微课”正式上线,致力打造最适合基层的理论学习平

“聚沥微课”是大沥镇组织工作办、大沥镇宣传文体办、大沥镇委党校、“南方+”联合打造,搭载在“南方+”客户端上,以“南方+大沥频道”为主要入口,将为大沥一万多名党员提供线上党课学习园地,将充分发挥镇委党校阵地引领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打造线上新时代南海讲堂。

VR全景浏览大沥革命历史展览厅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革命历史展览厅,集中展现了1927年广州起义大沥战斗的史实和大沥红色革命的发展历史。用VR先进技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大革命历史故事。

李英全帮助职工和企业解决劳资纠纷

这位双鬓斑白的金牌调解员李英全,是化解企业与职工之间纷争的“和事佬”,在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从事劳动仲裁。 “做得好,群众自然会认可。”李英全时常如此自勉。“无一例处理不当,也无一例人情案”——这是业界和群众对他深沉而有力的赞誉。

陈应标助力德孝文化传承

20世纪80年代,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涌现出一批乡土实业家,陈应标便是其中之一。在生意场上打拼半生,他却始终情牵故土,20多年来一直为家乡发展捐钱出力。 2011年,他响应族人号召,出资超300万元助力陈氏大宗祠重修。昔日沉闷的古祠,成为了新时代社区融合和基层善治的重要场所,也成为白坭文化发展的新阵地。在陈应标看来,祠堂是陈氏族人德贤文化的载体,而他只是将美好品德坚定地传承下去。

谭旭日记录本土饮食文化

如何尽快融入一个陌生的地方?谭旭日的方法是,从吃着手。 谭旭日是湖南安仁人,2010年来到佛山三水工作,并在白坭镇安了家,成了一个新白坭人。谭旭日喜欢美食和写作,这8年来,他一边寻味、一边书写,将白坭甚至三水舌尖上的美味变成一个个铅字,西江河虾、腊鸭扎、黑皮冬瓜…… 书写美味,他与文字共舞传播白坭特有的饮食文化;不忘初心,他身体力行为新白坭人融入本地注入活力因子。

周庆添为陶瓷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1990年,周庆添开始了陶瓷模具研发。30年的从业生涯里,他成为“创造第一专业户”。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不忘投身参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各项活动,将白坭制造推向更广阔的平台。 对他来说,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心都牵挂着白坭,也思考着如何能为白坭带来更好的技术,引来更大的机遇。

梁启钊穷其一生浇铸狮魂

狮有南北之分,白坭醒狮师承南狮一脉,在南粤地区有响当当的名头。 家在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的梁启钊,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跟随村里的联义堂学习南狮,中年时期便成为三水、南海等地的名教头。 如今,这位南狮文化传承人已80高龄,仍奔走各地教授门徒,白坭第二小学更特意开设了南狮班,邀请梁启钊开坛授艺。在他眼里,南狮文化的精髓,不单单是强身健体,更在于以道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