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非遗文化嘉年华

南海非遗文化悠悠千年,创造很多饱含深意的文化和经典。在时代发展中,非遗文化逐渐失传,此次制作南海非遗文化嘉年H5,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生活有趣的H5形式,展示佛山市南海区的城市建筑风格,戏剧曲种,非遗习俗,人物衣着配饰,,经典的传说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南海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南海优秀非遗文化,讲好佛山故事,向世人展示丰富多彩的佛山!

广东佛山 昔日采石场变身天空之境

峰江采石场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是上世纪50、60年代峰江水泥厂的采石场,经过半世纪的开采,目前留下20万平方米和9万平方米的两个矿坑,矿坑最深深度达150米,经过10多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废坑蜕变成为新的美景——深坑湖泊。

石湾仔石湾经济推介动画

动画以漫画风格展开介绍石湾的数字经济载体,创立了石湾的“石湾哥”的初立形象。以一条60秒的热血动漫视频,“石湾哥”带你感受崛起!进击!燃烧的石湾!

央媒到访佛山三水,聚焦“祠堂+文化”基层创新

“陈氏大宗祠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2013年重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不管是本地人或是外地人,都可以到祠堂里感受祠堂文化、本地文化、红色文化。”陈氏大宗祠内,守祠人陈达荣为央媒采访团介绍祠堂情况。 8月23日,由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到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开展实地采访,深入了解三水“祠堂+文化”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下基层、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美丽湾区】佛山三水探索政企合作治水新路径

政企合作治理黑臭水体,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迈出成功一步。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该镇邓坑村涌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通过验收。邓坑村涌也是全区今年新纳入城乡黑臭水体整治目标的11条水体中,首条通过竣工验收的水体。

佛山三水陈氏大宗祠:昔日家族祠堂,今成公共家园

7月27日,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陈氏大宗祠第九届暑期夏令营书画培训班开班。未来15天,70名青少年将在此学习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国画、素描。他们当中,既有白坭本地人,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位于白坭镇祠巷村的陈氏大宗祠,不仅是一个借古开新的公共文化空间,更是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推动社区融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其所在的富景社区是白坭最大的村居,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两倍。 近年来,白坭镇在富景社区开展社区融合试点工作,以祠堂为载体、文化为纽带,推动本地人与外地人融合,探索共建共享共融路径。外来务工者的归属感,便是其探索成果的最有温度的注脚。

佛山三水:以艺术为媒,展现乡村振兴亮点成果

49件粮食纪念票证收藏入馆、创意良仓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乔十光漆艺工作室正式对外开放……7月11日,佛山文创古镇粮食博物馆粮食纪念票证捐赠仪式暨乡村振兴项目参观活动对外展示了乡村振兴亮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