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记

央媒到访佛山三水,聚焦“祠堂+文化”基层创新

“陈氏大宗祠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2013年重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不管是本地人或是外地人,都可以到祠堂里感受祠堂文化、本地文化、红色文化。”陈氏大宗祠内,守祠人陈达荣为央媒采访团介绍祠堂情况。 8月23日,由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到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开展实地采访,深入了解三水“祠堂+文化”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下基层、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禅城花海 | 夏日限定,每一帧都好美!

灿若云霞的凤凰花、姹紫嫣红的勒杜鹃、仙雾萦绕的夏荷……装点着禅城,美不胜收。 点击链接查看视频,一同走进禅城灿灿花海,领略繁花、烈日、骤雨共同奏响的夏日旋律。

试点第三年,佛山三水如何攻坚?

在狭长的佛山市三水区地图上,南部的西江十里画廊镌刻成形,中部的千年古村落生机勃发,北部以绿水青山筑就的生态屏障下瓜果累累。 三水乡村的整体颜值越来越高,综合实力也越来越强。

广东佛山 昔日采石场变身天空之境

峰江采石场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是上世纪50、60年代峰江水泥厂的采石场,经过半世纪的开采,目前留下20万平方米和9万平方米的两个矿坑,矿坑最深深度达150米,经过10多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废坑蜕变成为新的美景——深坑湖泊。

佛山方志影像·传统村落| 三水岗头村《孝文岗头 教化流芳》

由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与佛山市指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佛山方志影像·传统村落》系列精品视频,通过家风家训、传统民俗风情、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内容展示佛山传统村落的人文特色。 三水区岗头村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是显赫一时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士诒的故乡。村内有石碑记载,梁士诒于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岗头村崇文重教,名人辈出。明清时期,该村出过5位举人,5位进士,有3人入职翰林院。明清以来文风鼎盛,村中有私塾院校10多间。族人最早聚居地五里一巷,以文明、居仁、至正、怀德、永宁命名,时刻教导村民秉承优良品质。在佛山打造乡村振兴“一村一品”战略下,岗头村以历史名人和岭南文化底蕴,以“孝文岗头”为名片,打造岗头文化节,在祠堂文化、乡贤文化、西江沿岸生态景观带的映衬下,朝着“生态+人文”之旅迈进。 该视频登上佛山学习强国。

【乡村振兴】佛山三水蓄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模式成全国

在近日举行的2019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颁奖晚会上,佛山市三水区“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模式荣获“2019年度中国十佳民生决策”奖。 白坭镇是三水“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模式的发源地和经验输出地。如今,白坭不仅打造了亮相央视等全国主流媒体平台的“中社经验”,还向全镇72个村民小组全面推行。作为三水推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先行先试示范镇,白坭通过“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营造了基层善治新气象,推动了乡村经济和民生事业发展,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