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精品征集
央媒到访佛山三水,聚焦“祠堂+文化”基层创新
“陈氏大宗祠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2013年重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不管是本地人或是外地人,都可以到祠堂里感受祠堂文化、本地文化、红色文化。”陈氏大宗祠内,守祠人陈达荣为央媒采访团介绍祠堂情况。
8月23日,由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到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开展实地采访,深入了解三水“祠堂+文化”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下基层、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给力】佛山出台危化企业复工指引和培训教材
市应急管理局编制了《佛山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复工复产培训教材》和《佛山市疫情期间危险化学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引导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复工复产培训工作,以耐心细心暖心精准帮扶企业。
文明大沥,感谢有您!
在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下,在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沥镇各部门、社区迅速响应联动,一呼百应,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围绕集贸市场综合整治、母婴设施建设提升、交通秩序提升等“九大重点工程”和“四横四纵”主干道综合整治任务,通过宣、巡、劝、查、清、扫、铲、划等一整套连贯“动作”,脚踏实地“干”好创文工作。
致敬张槎白衣战士!你们以身躯守卫人民健康,用奉献诠释
面对新冠疫情,位于张槎辖区的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党总支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出《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守初心担使命的倡议书》,共产党员及职工积极响应,涌现出大量温情故事,像接力般点燃风中的火炬,用爱温暖人心。
九江制衣大妈主动请缨,奔赴企业赶制防护服支援武汉!
1月26日,大年初二,寒风冷雨,一辆满载着九江大妈的大巴,从镇政府开出。上午8时许,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简称必得福)的防护生产车间里,机器声响起,缝纫机前,一双双巧手,熟练地将防护服袖口扎好。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车间里忙碌的身影从来没有停下的迹象。而忙碌的她们,并非专业防护用品生产工,只是一群有着手艺的热心的“制衣大妈”。
“正值春节,来报名的女工们让我很感动,她们都说不在乎每日的工钱,就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忙,为国家多做些事。”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伟其表示。
正因为有了这群大妈放弃休假加班赶工,才让防护用品的生产有了有效保证。她们忙碌的身影,被一张张照片、画作记录了下来,感动了社会。最美制衣大妈,她们,当之无悔!
第八届返乡大学生暑期实践体验营圆满收官啦!
今年8月,由团市委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梦•佛山情•青年行”返乡大学生暑期实践体验营圆满结束了。200名青年大学生分两期,先后走进本地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历史文化展馆、美丽乡村等,直观深入地了解佛山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经济社会现状,在亲身感受城市魅力的同时,坚定青年一代服务家乡、建设佛山的信念。
佛山三水中社村:葡萄丰收,富民兴村
自佛山三水区白坭镇中社村和中盛农业生态园6月开园至今,两个半月以来,43亩玫瑰葡萄已卖出了近六分之五,只剩下不足8亩,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上仍挂满一串串翠绿欲滴的玫瑰葡萄。三水是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中社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探路农旅结合发展路径,让“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正是三水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缩影。图中67岁的中社村村民欧彩容是中社村葡萄园股东之一,看着丰收的葡萄笑开颜。
三水区白坭镇岗头中心幼儿园:守土护苗,抗“疫”有责
2020年的春天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霾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这本该是孩子们渴望已久的寒假快乐时光;这本该是阖家团团圆,其乐融融的温馨时光;这本该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举国欢腾庆新年的幸福时光。然而这场疫情来势凶猛,孩子们还来不及向长辈拜年,来不及走访亲友领红包,来不及家庭聚餐,欢乐喜庆的气氛就这样戛然而止,紧张忧虑的气氛迅速包围着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家庭。此刻,作为园长——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守护人,对于身在不同城市的孩子们,特别是在疫区的孩子们,你们的健康、平安是我最大的牵挂。守护好我们的幼儿园,保护你们的健康,跟全国人民一起抗疫是我目前最大的责任。